為使在線學習者擁有更豐富的參與場景和更真實的體驗,隨著5G、云計算VR/AR、仿真技術等的不斷進步,沉浸式互聯網的出現,除了使萬物互聯之外,還可以使人們獲得更加真實的環境體驗,沉浸式在線教育成為可能。 聯通主義認為,交互是學習的核心與關鍵。以“聯通主義”構建產品貼近課堂、貼近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設計來自于翼鷗教育創始人宋軍波的產品設計理念。 互聯網時代在線教育的價值并不是在課堂上、校園內,而是在課堂外、校園外,互聯網+教育終將是建立一個跨各國學校,跨大學與企業的,跨線上線下的教學相長、知識傳承的空間。要想構建這樣一個系統需要實現教育資源從一維到五維的躍遷。 從一維到二維發生在“教室”,大致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是在線教室,老師和學生可以在家里上課。 第二是電子教室,可以在電子教室里面使用數字黑板,所有的文檔、信息和在線教室是通用的。 第三是課后的各種項目和活動,包括作業、評測、打卡。 第四是自主學習,包括閱讀、寫作、筆記。 這四個環節的文檔需要和云端數據中心交互。云端數據中心又包括了課件文檔、社群關系、學情數據。這樣的學習系統可以實現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的聯通,從一維走向二維。 從二維到三維,實現的是教學資源的聯通,系統中會有多校教學模型,它們是基于教學實際需求構建的,可以把優質的教學資源快速向全國共享,極大地提高其他參與者的教學水平。 三維到四維是教與學的聯通,無論是學校發起的學習組織,還是學生發起的學習組織,在教學周期和數據層面是統一的。 四維到五維是校內校外聯通,會產生新型的教學組織,促進教育公平。 隨著元宇宙理念的提出,沉浸式互聯網、VR/AR、5G等支撐技術也逐步成熟,元宇宙理念下的沉浸式在線教育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認為:元宇宙最大的潛在領域就是教育。 第一代互聯網的出現,使人們在電腦旁實現了遠距離交互學習,而移動互聯網實現了隨時隨地學習的愿望。為使在線學習者擁有更豐富的參與場景和更真實的體驗,隨著5G、云計算VR/AR、仿真技術等的不斷進步,沉浸式互聯網的出現,除了使萬物互聯之外,還可以使人們獲得更加真實的環境體驗,沉浸式在線教育成為可能。 人們在元宇宙中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沉浸感,有生動場景和體驗的學習往往更具有吸引力,這也是其超越面授教育的優勢所在,體驗者將有更高的學習驅動力和學習投入度,由此帶來在線學習的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 現在人類已進入到“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的階段,學習變成了終身、全天候的內容,元宇宙為這樣的學習提供了最大空間和最好的技術支撐。 沉浸式在線教育模型 在智慧師訓中的應用案例 廣州特色的 教師“三類四階段”進階式培訓新體系 廣州市進階式中小學教師成長培訓體系聚焦國、省、市關于加強新時代教師、教研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的目標要求,形成了具有廣州特色的“三類四階段”進階式培訓新體系。 分類別 按照中小學教師崗位類別,將全市教師培訓體系分為中小學專任教師培訓體系、研訓人員培訓體系、中小學教育管理干部培訓體系三類,按照不同崗位特點按需施訓。 分階段 按照教師職業發展階段,對專任教師、研訓人員開展新手階段、勝任階段、骨干階段、專家階段四個階段的培訓,對中小學教育管理干部開展后備階段、勝任階段、骨干階段、專家階段的培訓。每個階段均針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特點和需求,分別設置各個階段的培訓目標以及培訓對象的入口、出口標準,明確培訓主體責任,設計相應培訓內容,各階段相互銜接、層層遞進。 分層級 按照市、區、校三級教師發展中心職責分工,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培訓對象實施相應的培訓。同時,針對全市教師培訓的重點難點,在市級層面實施十大重點工程,覆蓋三類培訓對象的四個階段,形成品牌效應和示范效應。 沉浸式學習生態設計——“學習人生”
為配合廣州市教師“三類四階段”進階式培訓體系,我們設計了類似成長型游戲的沉浸式在線學習智慧新生態——“學習人生”。 目標 通過學習者的角色扮演,進入先進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學習人生”,這個生態是虛實結合的,通過學習者的游戲式體驗,在各個不同地區和不同特色學院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鍛煉與各種教師交流學習、與各類學生交流討論,學會各種必要的知識和課程,掌握必要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質和修養,最終成為一個縱橫宇宙的“智者”。 角色 學習者有三類,包括各科教師、教管人員和研訓人員。另外,“學習人生”是一個縱橫宇宙、貫通古今的大社會,可以遇見柏拉圖、阿基米德、孔子、愛因斯坦等“大師”,還有亞歷山大、黃帝和諸葛亮等“巨星”以及孔融、顏回、子路等“同學”。 情境設計 根據具體課程的需要設計虛擬場景,例如在西南聯大學習中國歷史,在岳麓書院學習中國文學,在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那里學習平面幾何等等。而在學習技能時,場景可以切換成實際場景的再現,如在線學習駕駛技能等。 機制設計 學習得到的獎勵和學分都可以存入學分銀行,在真實學習平臺中得到承認。建立鼓勵交流和創新的開放性學習激勵機制,在現實生活中不習慣交流和發言的學習者,在虛擬世界中將有更好的交流條件,并得到各種“虛擬大師”的肯定和鼓勵。 另一個人工智能支撐的機制就是自組織。在虛擬世界中,各個學習者個體可以在此相會,如果大家的學習目標一致,學習進度和方法是相容和互相促進的,就可以組成學習團隊,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繼續教育培訓課程的 過關型沉浸式游戲生態設計 目標 根據該課程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游戲模式使學習者的沉浸度得到提高。例如,對于某類課程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可以采用通關式模式,必須一關一關地打通。 情境和角色設計 情境與課程緊密聯系,例如,中國共產黨黨史課程中就可以設計“重走長征路”的場景。育兒知識課程就可以設計一個幼兒園和家庭場景,并配套相應的角色。 機制設計 通關的設計難度必須是個性化的,根據對學習者的畫像,設計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目標,當學習者多次努力均不能通過時,可以考慮降低難度或給予必要的提示,補充“梯子”知識,這就是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自適應背景機制。 來源丨《中國教育信息化》